“科學”號深遠海科考船項目榮獲全國優秀海洋工程
副標題:
11月4日,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暨2017年度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揭曉了2017年度全国优秀海洋工程名单,海洋所孙松研究員牵头完成的“科學”號深遠海科考船項目獲此殊榮。
“科學”号科考船
此次評選活動自今年2月份開展以來,利用微信、微博、網站等媒體形式,由社會公衆參與,展開全覆蓋式的宣傳。根據十八大以來海洋工程領域特點,結合海洋強國建設重大項目進展,從社會關注度高、影響力大的海洋工程範圍內搜集和篩選。經過篩選,共有46個海洋工程項目入圍專家評選會,最終評選出20個優秀海洋工程。
深海熱液噴口(黑煙囪)
深海生物取樣
“科學”号深远海综合探测与研究平台,突破了我國深海探測與研究領域技術與裝備瓶頸,開創了科學目標驅動下的海洋綜合科學考察船船舶與探測體系高度契合的一體化設計理念,引領了我國新一代科學考察船的建設。在國內首次建立了宏觀與微觀、走航與定點、梯度與原位相結合的深遠海環境探測技術體系,突破了10000米深海定點探測、6000米深海探測與采樣、4500米深海精准探測與取樣、1000米水體剖面走航探測、深海30米長沈積物取芯和20米長岩石取芯等關鍵技術。具備立體同步精准開展深海地形地貌、海底環境、水體環境的綜合探測和樣品采集的能力,深海近海底地形探測分辨率達到國際領先的厘米級,實現“室內模擬實驗→海洋移動實驗室→深海原位實驗室”的跨越,在深海理化環境原位探測、生物多樣性和特殊生命過程、板塊構造和地質過程等領域取得新認知和創新突破,引領了西太平洋深遠海科學研究的跨越發展。實現了深海探測“下得去,看得清,采得上,測得准,功能全,用得起”的目標,顯著提高了我國深遠海探測與研究能力,奠定了我國在深遠海探測與研究領域的國際地位。